图为青年志愿者在离石尉汾路社区暑期公益托管班上开展服务。 记者 高茜 摄
夏日的吕梁,群山叠翠,汾水汤汤。
共青团吕梁市委的会议室里,一场围绕“如何让青年工作更贴青年心、更务实效”的讨论正热烈进行。
“工作不能悬在空中,得落地生根,让青年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一句话,道出了全市共青团系统开展工作的核心思路。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吕梁市委紧扣“求真作为、务实作风”,以青年为中心锚定方向,让各项举措化作服务大局的动能、联系青年的纽带、建强组织的基石,在吕梁大地上书写着青春担当的生动篇章。
实干筑梦 青春动能激荡吕梁
“没想到我的项目能得到省级专家手把手指导,这底气一下子就足了!”
在“先锋杯”第十二届“创青春”吕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成长夏令营”上,临县青年小王攥着修改后的商业计划书,眼里满是干劲。
展开剩余88%“创青春”吕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自2013年举办以来,已累计吸引5000余个项目参赛,超3万名青年参加,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如今,这场大赛早已跳出“搭台比赛”的传统模式,成为团市委服务青年创业的“全链条孵化器”。
“今年我们特意把发改委、民营经济服务中心请进来当‘协办’,就是让项目从萌芽起就接上政策‘地气’。”大赛统筹的负责人介绍。
一旁的市金融团工委书记接过话头:“我们全程蹲点,就是要当‘红娘’,让好项目和资本早点‘双向奔赴’。”
“以前没有这么干过,也算‘无中生有’了。”共青团吕梁市委副书记郭峥笑着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团市委在“先锋杯”第十二届“创青春”吕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的创新印证着这个古老的哲学道理。
无中生有,绝非凭空捏造,而是因地制宜,是创新创造,是发奋图强。
围绕市委关于大事要事、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团市委以“先锋杯”第十二届“创青春”吕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范例实施改革创新,承办单位延伸至发展改革、民营经济服务、众创吕梁等方面,构建起项目孵化成长全链条全周期服务机制。并引导市金融团工委、青商会等全程列席大赛,搭建项目投资双向奔赴衔接机制。此外,全方位加强骨干项目培养,开展“成长夏令营”计划,邀请省级专家人才面对面给予青年项目指导,形成项目推介运营技术支撑机制。在市委的关怀下,近70个项目角逐本届赛事,10个主体奖项和3个特色支持项目脱颖而出,参赛规模、承办部门、支持方面、激励范围再创历史新高。
“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将进一步加强服务联动、发掘创新成果、培育青年人才,持续为青年搭建起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敢创业、创成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青春动能。”郭峥说到。
真情暖心 青春温度浸润城乡
如果说创新创业的舞台让青春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那么扎根基层的服务则让青春的温度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傍晚时分,离石区城北街道尉汾路社区的暑期托班里热闹非凡。8岁的豆豆紧紧攥着刚剪好的“福”字窗花,仰着小脸拉着志愿者娜娜的衣角,撒娇道:“娜娜姐姐,你教的窗花太像真的了,明天能教我们剪小兔子吗?”
娜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揉了揉豆豆的头发:“没问题呀。”这样温馨的场景,在吕梁13个县(市、区)的社区里随处可见。
这个夏天,团市委以“三下乡”为基础,以实习实训为延伸,为全国高校学子打造了一个“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来自全国高校的实习实训学子们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交城县的托班,山西师范大学的张同学带着孩子们用黏土捏制晋绥边区革命旧址模型;兴县的课堂上,天津理工大学的李同学结合专业知识,教孩子们用废旧纸盒制作简易机器人。
一位参与托班服务的学子在日记中写道:“原来课本里的‘知行合一’,就是看着孩子们眼睛里的光一点点亮起来。”
社会实践团队“1683计划”也肩负起吕梁青年城市推介官使命,这些参与实习实训的学子全员成为“吕梁青年城市推介官”,用“1张图片+1段文案”的形式,向外界展示吕梁的独特魅力。
岚县老干局的实习学生李改霞就是其中一员。她举着手机,镜头里的“蛤蟆含蛋”油光锃亮,她在推荐文案中写道:“咬下第一口时,肘子的软糯和面饼的酥脆在嘴里炸开,仿佛能尝到北魏年间的烟火气。”这道自北魏流传下来的美食,在她的推介下被更多人知晓。李改霞说,她的“蛤蟆含蛋”推荐文发布后,不少网友留言“求地址”,这让她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笔和镜头真能为这座城市添光加彩。
在石楼县“天下黄河第一湾”,兰州理工大学的郝宇杰蹲在黄河边直播:“大家看这黄河转弯的地方,船夫号子还在风中飘……”这些充满青春温度的推介,让吕梁的非遗文化、山水秘境被更多人看见。
团市委不仅关注青年在基层的发展,还着力为青年搭建交友平台。
“要不是那场联谊活动,我可能还在对着病历本发呆呢。”市医院的杨医生提起女朋友,满脸笑意。今年,团市委将“缘来是你”联谊活动从会议室搬到了户外,杨医生就是在那里认识了同为医护人员的女友。
如今,这个青年联谊品牌已从机关事业单位延伸至国企、民企,平台由室内互动延伸至市城区文旅新平台体验,形式从娱乐观感延伸至青年音乐节、桌游派对等,努力由青年视角建设经营青年联谊,为市委生育支持政策更好惠民见效发挥团的作用。
“听说马上就要开始一场军旅主题联谊,我特别期待。”报名参加此次活动的企业职员小李激动地说着。
团市委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想让年轻人在喜欢的场景里遇见彼此,这也是为城市留住青年的小小心意。”
蝉鸣渐盛,暑气正浓。在吕梁的山间、社区、田野,青春的故事还在继续。当实践的脚步踏遍二万平方公里的沃土,当年轻的声音讲述着红色土地的新篇,这座城市正与青年一道,在时代浪潮中写下属于彼此的崭新答卷——青春因奉献而闪耀,城市因青年而生动。
组织聚力 青春纽带联结万家
青年的成长需要平台,更需要组织的温暖。团市委以织密联系网络为抓手,让每一位青年都能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
“以前开店遇到难题只能自己扛,现在商圈青工委就是我们的‘娘家’!”城区泰和广场咖啡店老板小陈,最近刚通过新成立的商圈青工委解决了用电增容的问题。
今年7月底,吕梁市第一个商圈青年工作委员会和统筹服务团支部落地,像小陈这样的145户青年商户,终于有了“零距离”的组织服务。
这是团市委攻坚新兴领域“两个覆盖”的缩影。
“我们逐家走访物业企业、医院科室,就是要让新兴青年群体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负责组织建设的同志翻开台账,物业、卫健、体育等13个行业团工委正相继成立,通信、新媒体等领域团组织也在加速推进,一张覆盖广泛的青年组织网络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吕梁青联换届工作紧锣密鼓开展中。
“这次特意新增农林牧渔、基层治理界别,就是要让扎根田间地头、社区一线的青年也能发声。”郭峥介绍,第四届吕梁青年联合会换届工作已经启动,重点调整充实经济、民生、社会治理方面力量。通过一系列调整,更多各领域优秀青年被引导融入全市中心工作,集中力量献策出力。在青年人才选拔上,团市委统筹采取大赛孵化、走访发现、部门协商等办法提出界别主任委员等预备人选,坚持以标杆作示范、以榜样作领衔,全过程高标准、严把关,确保青联换届实效。
岚县青年刘丽丽是当地巧丽面艺坊的总经理,她的面艺坊以传承创新岚县传统面塑技艺为核心,不仅带动了周边妇女就业,更让这项非遗手艺焕发新生。她通过吕梁市青年联合会酝酿推荐、协商确认等程序,入选山西青联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提名人选时,她难掩激动:“没想到咱们做面塑、传手艺的也能走进青联。我一定把乡亲们对非遗传承的期盼、对乡村振兴的想法都带上会,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手艺里的青春力量!”
在更细微处,温暖也正悄然传递。
针对社会衔接乏力、品牌影响弱化的问题,团市委启动县市区青少年发展子基金建设改革,聚焦县乡村产业和民生最直接、最关切的问题,部署子基金惠及半径和服务内容,支持中阳、临县、岚县、兴县4个子基金成功试点、率先实施,成为实干惠民新的支点。聚焦烈士故里、边远乡村、特殊困难群体,全面推进成龙小铺建设计划,团结社会力量,以常态化、互动型、普惠式教育激励手段引导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向上向善,已实现贺昌、张叔平、刘胡兰故乡学校全覆盖和13所乡村学校的试点推进。此外,还探索实施众建公益惠民项目,通过青少年提出微心愿、投入社会认领的办法,组织开展了兴县东会九年制、离石尉汾路社区等一批次关怀行动,引导项目向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军烈属子女、外出务工子女等延伸,将党委关爱更充分地传递给青少年。
“这些事看似不大,但能让孩子们知道,有人在惦记着他们。”基层团干部的话,道出了服务青年的初心。
同心铸魂 青春信仰照亮征程
组织的力量凝聚成向心力,学习的热情则让青春信仰愈发坚定。团市委通过创新学习模式、搭建实践平台,让青年在成长中汲取力量。
“清华大学教授来授课那天,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团市委的小李回忆起“青年大课堂”的场景,依然难掩兴奋。
今年以来,团市委创新“领导带学+干部互学+高校联学”模式,27次集中学习让机关干部的“本领恐慌”变成了“能力自信”。积极探索建设吕梁青年大课堂,依托校地合作项目,构建系统干部和青少年学习进步品牌工程。依托校内外资源和吕梁市青少年党史研学基地,广泛开展专家授课、课本剧场、微型团课等,提升系统学习质效。六月以来,联合清华大学湘雅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吕梁学院等作高考战备、科学技术、法律及心理示范宣讲,聚焦弘扬吕梁精神,启动吕梁青年讲师团首届技能比武,积极与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天津职业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等共建意向。这一系列举措,让学习资源源源不断注入吕梁青年群体。
与此同时,实干之风在系统内蔚然成风。团市委分学校、企业、县市区三个领域推进工作争优专题会议,将重点任务清单式付诸实施阶段,明确提出一系列突破方向。各县市区团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纷纷积极作为。临县争取“姚基金”走进乡村开展惠民行动,石楼邀请百名大学生重走东征路,兴县组织志愿者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净滩护河项目,交城、岚县选聘大学生村官出任文旅推介官,形成了比学赶超、进位争优良好氛围……
服务的触角还在不断延伸。试点洋洋之星大学圆梦系列助学行动,让有志青年达成夙愿、困难子女追逐梦想,点亮了困难学子的大学梦。尉汾路社区的暑期公益托管班上,一群实习实训的精锐力量采用“课业辅导+主题活动”的模式,开设了多样课程和特色项目,让“看护难”变成了“托得放心,学得开心”,他们用青春力量交出了暖心答卷。
“针对居民群众对暑期托班的现实需求,今年暑假期间,我们选取了精锐力量,在尉汾路、河东社区同步开展社会化暑期托班试点工作。一段时间下来,这种全功能、全公益、全开放的托班模式获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推进社会化普惠式假期托班以街道为单位全覆盖、常态化,切实解决从业务工青年现实需求。”郭峥说,“我们就是要让青年知道,无论求学、创业还是扎根社区,团组织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这是团市委对青年的承诺,更是持续奋斗的方向。
夜幕降临,共青团吕梁市委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窗外,吕梁的星空格外明亮,正如这座城市里涌动的青春力量。共青团吕梁市委始终以“可靠先锋、青年枢纽、先进组织”为坐标,让青春的担当与吕梁发展同频共振,在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征程中,书写更多青春无悔的时代答卷。记者 高茜
来源:吕梁日报
发布于:山西省灵菲配资-炒股如何加杠杆-第一配资-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