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的仗打完,德军战线像漏了的桶
1942年的秋天到冬天,伏尔加河边的斯大林格勒打得没法看。
那个时候德军一开始想拿下这座城,顺便往南抢高加索的油田。那里有小胡子需要的石油。打着打着,情况不对了。
保卢斯带的第6集团军被苏军围在了城里,里里外外断了联系。德军想救他,能派的兵全派出去了,连平时藏着备用的预备队都空了。
糟糕的是,负责护着第6集团军左右两侧的意大利兵、罗马尼亚兵,被苏军一冲就散了。那些原本用来挡苏军的侧翼防线,成了没关的大门。
等保卢斯最后放下武.器投降,德军丢的不只是这一个集团军。
前线能硬碰硬打的大部队没了,意大利、罗马尼亚这些盟友的兵基本打光了,往后再想补都补不上。
展开剩余79%连高加索那边的油田,都直接暴露在苏军眼皮子底下。苏军的罗科索夫斯基、崔可夫这些将领,正带着部队往这边冲。
之前德军在明斯克、基辅,一次就能打掉几十万苏军,转头还能接着推进。
斯大林格勒这一仗打完,德军像是被抽了主心骨,往后不管怎么调兵,战线都填不满,只能看着苏军一点点把阵地推回德国。
玩家和网友眼里,这场仗输得“伤根”
不少人聊起这事儿总纳闷:德国当时工厂不少,就算损失30万老兵,拉法国人、波兰人来当兵不行吗?怎么就抗不住了?
有人用战争游戏模拟过,打完之后说:
“游戏里保卢斯被围的时候,我才发现左右两边的意大利部队早就跑没了,周围连个能帮忙的兵都没有。
为了救他,我把手里最后一点备用兵全派上去,结果人没救出来,自己手里连个能应急的‘盖子’都没了。
后来苏军从随便哪个方向冲过来,我都挡不住。”
翻东线战场记录的人也说:
“德军的装甲师以前就像‘十口锅共用一个盖子’,哪里着火往哪里挪,就算只剩十几辆坦克,好歹能顶一下。
斯大林格勒之后,连这样的‘盖子’都一批批没了。
那些写战史的人,翻来覆去算‘这个师还剩多少人’‘那个战斗群还有几门炮’,说白了就是打光了,没本钱再拼了。”
苏联其实吃过更惨的亏。
1942年苏军主动打了三次反击,柳班战役赔了近5万人,勒热夫战役伤亡超过70万,第.二次哈尔科夫反击战被抓了24万俘虏。
不过苏联没多久又能凑出新部队,接着跟德军打。
有人说:“同样是损失几十万人,苏联像年轻小伙摔一跤,爬起来还能跑;德国就像老人,摔这一次,可能就站不起来了。”
德军不是突然垮的,是家底早就不够用了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撑不住,不是这一仗单独造成的。德国很多问题早就藏着,这一仗只是把所有问题都摆到了明面上。
德国总人口就7000万,还要分兵守西欧、打北非,能派到东线跟苏联打的兵本来就不多。
苏联有1.9亿人,就算前期被打掉几百万,全国动员起来,新兵一批批能补上。
斯大林格勒这一仗,德军不光丢了30万自己人,意大利、罗马尼亚这些盟友的20多万兵也没了。
这些盟友之后基本没法再上战场,等于德军得一个人扛着整条战线,根本扛不动。
那个时候德国的武.器和资源也跟不上。小胡子一直不想让国内老百姓日子太苦,没敢全力搞战时生产,坦克、火炮造得越来越少。
苏联把工厂全搬到乌拉尔山后面,1943年造的坦克是德国的3倍。
关键的是石油,小胡子本来就是为了抢高加索油田才分兵,结果斯大林格勒输了,油田没拿到,自己的油快用完了。装甲部队没有油,调都调不动。
德军的战术看着厉害,实际架不住双方实力差太多。他们说的“弹性防御”,是让德国步兵师先耗着苏军,再派装甲师反击。
步兵师的武.器紧缺,面对苏军的坦克群,基本就是当“炮灰”。装甲师数量太少,刚堵住一个缺口,另一个地方又被冲开了。
1943年之后,苏军在任何一个方向的兵、坦克、火炮,都比德军多好几倍。德军就算猜到苏军要从哪打,也挡不住。
总结:斯大林格勒只是露了底,德国本就没本钱赢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输了,不是“突然少了一块肉”,是“本来就虚的身子,被抽走了最后一点力气”。
之前能打掉几百万苏军,靠的是突然袭击和战术好。苏联缓过来之后,用人、资源、工厂跟德国耗,德军的优势早晚被磨没。
斯大林格勒这一仗打完,德军彻.底没了翻盘的可能。能打的大部队没了,盟友散了,资源断了,连.战场主动权都落到苏联手里。
后来的库尔斯克会战、巴格拉季昂行动,不过是苏军趁着优势往前推。
所以不是“一场战役打垮了德国”,是德国从一开始就没本事打赢这场仗。
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想跟一个人更多、家底更厚的对手拼,哪怕赢了很多小仗,只要输一次关键的,就再没机会翻身。
斯大林格勒,就是让德国再也站不起来的那一次。
发布于:福建省灵菲配资-炒股如何加杠杆-第一配资-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